这四种头痛,就好像是从四面向我们头部出击的“敌人”,治疗时也要兵分四路,分别为艾灸不同位置的穴位,才可以有效地治疗头痛,缓解痛苦。
前额部分的阳明头痛,常取的穴位是合谷穴和阴陵泉穴。
合谷穴:合谷穴有个简单取穴法,用我们在其中一个拇指指间关节的横纹,正对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虎口边缘上,则拇指尖下即是合谷穴。
通常每个穴位用艾炷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治疗少阳经的头痛,常用的穴位时外关穴和足临泣穴。
治疗疼痛的穴位通常都有通经活络的作用,因为中医学认为“痛则不通”,我们利用艾灸、针刺或者按压的方法刺激这些穴位,就可以使人体的气血流通,从而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当伸直足小趾时,会看到一根突起的筋,足临泣穴就在足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艾灸外关穴和足临泣穴治疗偏头痛的方法和别的穴位灸法不太一样。
偏头痛大多只发生于一侧,两侧同时痛的情况很少见。
外关穴和足临泣穴各有两个穴,一共四个穴位,到底灸哪个呢?
我们用艾灸治疗偏头痛时,一般都是交叉着灸。
患者左边头痛,那就灸左手臂的外关穴和右脚上的足临泣穴,反之亦然。
也就是说,我们要选择偏头痛同侧的外关穴,然后选择和偏头痛相反一侧的足临泣穴,也就是手和脚上的穴位要交叉着艾灸。
用艾条灸,一般灸20~30分钟即可;用艾炷灸,一般灸5~9壮。
3、后部头痛的艾灸治疗
很多人都的头痛是后脑勺痛,这是属于太阳经的头痛。
艾灸治疗后部头痛,一般取手上后溪穴和脚上的束骨穴。
后溪穴:
后溪穴怎么找呢?先把手握成拳,在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即是,也就是握拳后,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后溪穴。
临床实践上,后溪穴是用来治疗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痛等痛证的好穴。
束骨穴:
束骨穴在我们的脚外侧,脚小趾(第5脚趾)和脚掌关节的外侧缘,赤白肉际处。
束骨穴有通经活络,清头明目的功效,是治疗神经性头痛的要穴。
实际上 ,这四个穴可以同时来治病,但治疗后头痛我们可以少用一点穴,如何去选择呢?
后溪穴和束骨穴艾灸取穴法,和刚才我们讲少阳头痛的取穴法一样,艾灸前我们可以先自己掐一掐手上的后溪穴,感觉哪一边比较痛,我们就选这个手的后溪穴,然后选交叉的另一只脚的束骨穴。
我们一般用艾条灸后溪穴和束骨穴,每个穴位熏烤20~30分钟。
4、头顶痛的艾灸治疗
头顶痛是属于厥阴经头痛,这时候我们取内关和太冲穴。
内关穴:
内关穴在我们的腕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即是。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为本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
本穴可以治疗头痛、眼睛充血、恶心呕吐、胸肋痛。
内关穴位置:前臂的内侧有两根筋,用自己的三个手指从腕横纹往上量,腕横纹上三指的两筋间就是内关穴。
太冲穴:
太冲穴为肝经原穴,所以治疗足厥阴肝经的头痛很有效果。
太冲穴在脚上,第一脚趾和第二脚趾结合部(也就是第1、2脚趾缝)后一寸的凹陷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