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醒后再入睡时还会出现大量的汗液,同时患者还会伴有低热、潮热、头晕、消瘦、尿少等现象。
那如何艾灸?这里推荐您艾灸阴郄、太虚、复溜穴。
1、阴郄穴:
各脏器中,心为火,肾为水。汗为心之液;汗,在外为汗,在内为血。
作为郄穴的阴郄穴,具有由外到内沟通心脉的功能,使得心火下探,肾水上提,以达到心肾相交,水火相济的目的,盗汗也就好转了。
取穴位: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橈侧缘,平尺骨小头。
2、太溪穴:
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也就是源头,肾经的原发力、原动力都在这里。所以古人称太溪穴为“回阳九穴之一”,认为它具有很强的回阳救逆之功。
中医学认为太溪穴能“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换句话说,生殖系统、肾阴不足诸证、腰痛和下肢功能不利的疾病,此穴都能调理。
古代名医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都是用太溪穴“补肾气、断生死”。
3、复溜穴:
复溜是足少阴肾经五输穴的经穴,五行属金。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蒸发上行。
功效:补肾益气,补肾益阴,温阳利水,益肾、利水、发汗、止汗的作用。
取穴位:位于小腿内侧,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注:如果有时间最好可以辩证艾灸:阳虚导致的凉汗,多灸扶阳祛湿的穴位,比如神阙、命门、阴陵泉、丰隆。少吃水果,少喝冷饮。
阳郁导致的热汗要多灸中脘、足三里、太冲,另外多运动以促进体内气血运行,改善郁积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