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的夏季难免会在提及三伏天难熬的同时顺便说一点三九天,那么三伏天和三九天的寓意是什么呢?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中医学认为的“六邪”中的暑邪,“伏”字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天气太热,宜伏不宜动,不过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九天指从冬至逢壬日算起的第3个寒天,以冬至逢壬日为起点,每“九天”算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中国传统哲学认为九为“至阳”之数,九又是至大之数,“至阳之数”的积累说明阴气日益消减,累至九次已到了头,寒去暖来。
末伏10天: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
虚寒性疾病的发病特点是常在冬季发作或加重,夏季缓解或消失,所以若是在夏季此类疾病缓解时期给予治疗或预防措施,就可有减少或减轻冬季的病证的效果。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时段,对穴位进行贴敷艾灸,可以预防冬天疾病的发生。而三九灸是冬治“三九”中的一种独特治疗技术,与三伏灸一样属于中医学“天灸”范围,采用人体经络循行规律、穴位功效、24个节气规律和时间治疗学原理,在冬季三九天时通过药物贴敷在特定穴位上,对一些虚寒性疾病能有明显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