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持续升高的一种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其判定标准是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毫米汞柱。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于机体内部阴阳虚实失去平衡导致的,而造成这种不平衡的原因是七情六欲过度、饮食劳伤、年老体衰等。艾灸通过取穴施灸,平肝潜阳,去痰化浊,使高血压降低。
【功效】能使气血源源不断生长。
【功效】调和气血。
【取穴方法】肝俞穴坐落于背部,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2指宽处。即坐落于第9胸椎的左右两侧比大拇指稍宽的位置。太冲穴位于脚背面,第1、2脚趾根部结合处后方的凹陷处,左右各一。取穴时,先找到大脚趾和第2趾的趾缝,往脚背方向比大拇指稍宽的距离,略呈凹陷的地方,用指头按压,可以感觉到动脉的跳动就是太冲穴。行间穴坐落于脚背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施灸时间】每天或隔日1次,每次3到5分钟。
【功效】促进血液循环,行气活血解郁,燥湿生风,纾气。
5、灸太溪穴、三阴交穴
【取穴方法】太溪穴位于内脚踝骨头突出部位的正后方,食指按压时会感觉到剧烈疼痛的位置,左右各一。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直上4横指,胫骨后缘处,左右各一。取穴时,可以在小腿内侧,骨侧突出处上方量出约4横指的骨骼后侧边缘就是,按压时会稍微感觉疼痛。
【施灸方法】温和灸。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天灸1次,每次灸3到5分钟。
【功效】滋阴补肾,益气活血通经。
6、灸内关穴、丰隆穴
【取穴方法】内关穴位于手臂的内侧中间,腕关节横纹上约3横指宽处,左右各一。简便的取穴方法是,握紧拳头,在手腕上会出现一条竖向的筋,以腕横纹为起点,沿着这根筋量3横指宽的地方就是内关穴。丰隆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2横指(中指)处。
【施灸方法】温和灸。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天灸1次,每次灸3到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功效】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和胃降逆,和胃气,化痰湿,清神志。
友情提示: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要注意:每天要少量多餐,避免过饱。严格控制食盐量,应控制在2~5克。常常吃鱼和蔬果,以补充B族维生素、维生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