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朋友带下的病因,多由任脉不固,带脉失约,以致水湿浊液下注而成;或饮食劳倦,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湿气下行而成。这其中黄带多因脾热,白带多因虚寒,也有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郁久化热,致血与热相搏,湿热下注,则成赤带或赤白带下,接下来来看看在中医艾灸方法中,带下病艾灸什么地方。
如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清稀,多属脾虚;色白质清稀如水,有冷感者属肾虚;带下量多色黄,质粘稠,有臭气,或如泡沫状,或如豆渣状,为湿热下注,带下量多,色黄绿如脓,或浑浊如米泔,质稠,恶臭难闻,属湿毒重症。
治则:健脾化湿以止带。艾灸取穴:主穴取脾俞穴,气海穴,带脉,足三里穴位,三阴交;配穴取中脘穴。
4.隔药饼灸:取白芥子,白果,白术,苍术,车前子各15g,烘干沿成细末,再将炒成黑褐色的灶心土加入,用适量黄酒调成膏状,做成一分钱硬币厚的薄饼敷于穴位上,上置枣核大小的艾炷施灸,每次没血就3-5壮,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治则:温肾燥湿,固涩止带。艾灸取穴:主穴取关元,肾俞穴,带脉,次髎。配穴取腰阳关。
2.隔姜灸:艾炷如黄豆大,每穴可灸3-5壮,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带下病艾灸注意事项
1.艾灸疗法对脾虚,肾虚所致的带下病效果比较好,对湿毒性带下病效果差。
2.40岁以上的患者,如发现血性或水样恶臭白带,应及时做妇科检查,排出癌的可能性。
3.平时应节制房事,需注意经期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需注意经气卫生及孕期调护,避免重复感染。
4.平时多进食健脾补肾之品,如山药,银杏,新鲜蔬菜等,大量的维生素的摄入,特别是维生素B1对一些慢性白带增多的病人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