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谚语:“百草回芽,旧病萌发。”这个时候也是过敏性哮喘的高发的季节。
哮喘病春季多见,其主要原因为春季春暖花开,各种各样花粉通过空气传播,被患者吸入体内;春季天气转暖,各种各样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随呼吸道吸入体内导致哮喘发作。
除此之外,某些动物的分泌物及其皮屑等屋尘也可进入呼吸道,引起支气管哮喘。
故患者在春季应避免到郊外、花园等处,以免接触花粉;最好湿式打扫室内卫生,以免吸入上述动物的分泌物、皮屑和屋尘等。
哮喘病的发生与肺脾肾关系密切,中医学称之为哮喘病,认为哮喘病的发生与肺脾肾关系密切,寒哮症见咳逆气急,咳吐稀痰,头痛无汗;热哮症见喘而身热,咳痰不爽、粘腻色黄,胸中烦满,内脏虚弱,气息短促,语言无力,动则喘急,或喘促咳嗽痰多,食少,腹胀腹痛。
艾灸对减少哮喘发作及减轻症状有比较好的疗效。
治疗原则以“实喘宜祛邪,虚喘宜培补;冷哮宜温化或宣散,热哮宜除痰肃肺。”为核心。
艾灸宣肺理气,止咳化痰定喘
艾灸主穴定喘穴
在背部经外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主穴肺俞穴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穴膻中穴
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配穴
哮喘加风门、外关;热喘加大椎、曲池。
咳嗽痰多加中脘、丰隆;肾虚加志室;脾虚加脾俞。
艾灸的方法:
用艾条或配合聚能灸做温和灸,每穴每次15-20分钟,7日一个疗程,中间间隔2-3天,女性朋友经期停灸。
艾灸注意事项:
注意保暖,不受风。空腹,餐后一小时左右不宜灸,有出血倾向者不宜灸。
灸前,灸完喝300~500ml的温水,切忌不可喝冷水或冰水。灸后半小时不要用冷水洗手,一小时内不洗澡。
要保持良好乐观愉快,精心调养,勿劳累过度,清淡的食物;孕妇不灸;严重心脏病慎灸,脉搏每分钟超100次者不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