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膻中穴的方法,不仅有明显的效果,又没有风险和痛苦,因此更易被患者所接受。窦性心动过缓属中医学“心悸”“怔忡”“胸痹”范畴,临床以心悸、胸闷乏力、脉迟或结代为主。心气不足,阳气虚衰是本病的根本。心为阳脏,心阳得不到温煦,则心气亏虚,心阳不振,鼓动无力,致心脉瘀阻,血脉运行不畅而见脉来迟缓。
阳虚则阴寒甚,故见胸闷、气短、畏寒等症。中医养生学认为,心为人身之君主,不可受邪,若外邪侵心,则心包络当先受病,故心包能“代心受邪”。
《灵枢▪邪客》日:“心者,五藏六府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膻中位居胸部,为气之会穴,为心包募穴,故选用膻中治疗心之疾患。
当代研究提示艾灸通过艾叶中的多种化学成分燃烧后产生的抗氧化物质,附着在穴位处皮肤上,依靠灸热再通过腧穴深入体内,使血行旺盛,刺激感觉神经可产生反射,作用于血管、神经可促进新陈代谢。艾灸膻中穴可以振奋心阳,使血脉运行通畅,脉动有力。
我们身体上携带着各种各样能治愈我们疾病的“灵丹妙药”。例如说,膻中穴就能让我们情绪愉悦,可每天早晚用中指指腹按揉膻中穴100次,能让您每天都心情愉悦,如果再配上华盖穴,还能起到理气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膻中是上气海和下气海互相照应的。如果中气不足或者出现问题,肯定会影响到下气海,进而影响到全身。所以说膻中穴是和人体最重要的物质活动基础——气密切相联的,但凡和气有关的疾病,如气虚、气机淤滞等都可以找它来调治。
发烧感冒时,配合其它穴位的按摩,是最好的退烧方法,尤其是小孩发烧,又不愿意服用太多抗生素时,这也是最好的选择。
膻中穴主要治疗范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心肺疾患和乳腺系统相关疾患。因为它归属任脉,临近乳房,是预防治疗乳腺系统相关疾患必用的穴位;故为“妇科要穴”之一。
另外,当代有人用体表红外辐射光谱扫描的方式,证实在乳腺增生病患者中,膻中穴较其他地方红外辐射强度降低,这就提示膻中穴是乳腺增生这个病的特殊病症反应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