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脘穴归属于任脉,有治疗腹胀、消化不良、打嗝、呕吐等作用。上脘穴的位置:当脐中上5寸,详见本文图片说明上脘穴的准确具体位置及穴位疗法。
上脘穴在什么地方?
告诉大家怎么找上脘穴穴位位置
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神阙与胸剑结合点连线的中点处,再向上量l寸处,按压有酸胀感。
【上脘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症】胃脘疼痛、反胃、胃胀、打嗝、消化不良、腹胀、呕吐、黄疸、泄利、虚劳吐血、咳嗽痰多等。
【作用功效】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临床应用】现今常用于治疗反胃,呕吐,食不化,胃痛,纳呆,腹胀腹痛,咳嗽痰多,积聚,黄疸,虚痨吐血。胃炎,胃扩张,隔肌痉挛,肠炎。
【上脘穴位配伍】上脘穴配丰隆穴治纳呆;配天枢穴、中脘穴治嗳气吞酸、腹胀、肠鸣、泄泻。
上脘穴配内关、足三里穴位治胃痛、呕吐。(《针灸学》)
上脘穴配天枢,有和胃降逆,化湿去秽的作用,主治霍乱吐泻。(《针灸大成》)
上脘穴配气海,有益气摄血的作用,主治便血,呕血,脘腹胀痛。(《腧穴学》)
上脘穴配足三里穴位,有调和胃气,升提脾气,去湿化浊的作用,主治胃痛,泄泻,黄疸,四肢无力。(《玉龙经》)
上脘穴配胃俞,属俞募配穴法,有调中和胃,宽中利气的作用,主治胃脘胀满,食欲不振,呕吐呃逆。
上脘穴的注意事项
上脘穴、中脘穴、下三脘穴的气血运行变化基本相同,气血物质皆是汇聚胸腹上部的地部经水,且皆为循任脉下行,所不同的是,上脘穴、下脘穴汇聚的经水稍少,中脘穴汇聚的经水量大,上脘穴汇聚的经水温稍高,中脘穴则次之,下脘穴的经水温度最低。
艾灸上脘穴——和胃降逆、化痰宁神
刺激上脘穴可以采用扒揉的方式,用拇指推揉上脘穴2-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可以改善消化不良、水肿等病症。还可以采用温和灸刺激上脘穴,将艾条点燃置于上脘穴穴位上方,距离穴位皮肤2-3厘米进行施灸,每天艾灸5-10分钟,每天一次,可以有效地治疗纳差、癫痫等病症。
拔罐的方式也可以用于刺激上脘穴,将气罐吸拔在上脘穴上,留罐15分钟即可起罐,隔天一次,可以用于治疗腹泻、消化不良等病症。还可以采用刮痧的方法刺激上脘穴,用角刮法刮拭上脘穴至出痧,隔天一次,可用于治疗胃痛、呕吐、腹胀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