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灸法是在施灸时,规定要求灸感透达深部组织的施灸方法。灸感的主要表现多种多样,可表现为随灸量的增加由线状逐渐加宽呈带状,从施灸的部位向机体深部或施灸的远端传导。
现阶段临床较常使用的艾条灸、隔物灸逐渐代替了古代的直接灸法,每穴3~7壮(艾炷灸),或悬灸15~20分钟(艾条灸),这一些规定对规范操作方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对其应有的效果不能充分发挥,尤其是对难治病的治疗。
小编汇总透灸法治病,不仅灸后不留疤痕,痛苦小,而且患者感到舒适,疗效显著,患者非常容易接受,现详细介绍如下。
透灸法操作方法
透灸法是在施灸时,规定要求灸感透达深部组织的施灸方法。
灸感的主要表现多种多样,可主要表现为随灸量的增加由线状逐渐加宽呈带状,从施灸的部位向机体深部或施灸的远端传导,当达到一定的灸量时,又从深部、或远端逐渐退回施灸部位,施灸部位出现灼烫感;在施灸的过程中,局部出现肌肉的跳动、瞒动,或局部有舒适感、胀痛感、沉重感、痒感、红斑,甚至全身汗出等。最后局部出现均匀的潮红汗出,每次施灸一般需要50分钟左右。
艾灸时,仅皮表有热感,往往达不到治疗的目的。透灸时,不用时间或壮数为指标,而以灸后患者的感觉和机体的反应为标准,这种方法比一般灸法的灸量大,热力可以透过深部肌肤,无痛苦。根据病情和施灸部位,可以选择具体操作方法。
一、艾条灸
施灸时,先在选定的穴位周围寻找嗜热点,当患者有渗透、舒适、传导的感觉时,固定在该点施灸,直至出现灼烫的感觉,以皮肤潮红为度,再灸下一个穴位,每次灸1~3穴,时间约50分钟。此方法可用于头部、躯干、四肢。
二、艾箱灸
将一根艾条截成5~6段,点燃放在艾箱中,将艾箱放在选定的部位上施灸,直至局部皮肤均匀的汗出、潮红为度,一般需要50分钟以上。此方法用于腹、背等躯干处,或肩、肘、腰、膝等大关节部位。
三、艾炷灸
第一步用手在所选腧穴的周围按压,寻找酸困、疼痛的敏感点,或用点燃的艾条寻找嗜热点,然后在嗜热点上进行隔物灸,不计壮数,直至出现灼痛为止。此方法可用在背、腰、腹部以及上、下肢肌肉丰厚处。
透灸法的理论依据
古人提出艾灸起效的标准是机体的反应,这个反应就是灸疮,所以古人将灸疮作为判断灸量和治疗效果的一个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