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穴属足太阴脾经。大横穴的作用与功效_确切位置、选穴方法与艾灸方法是什么呢?接下来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穴名释义】本穴在腹哀穴下3寸,内应横结肠,其处至广而大,横与脐平,在旁之大横纹中,故名"大横".
【定位】在腹哀下三寸,直脐旁(《针灸甲乙经》).
【解剖】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十肋间神经.
【归经】本穴属足太阴脾经.
【类属】本穴为脾经与阴维脉之交会穴.
【选穴方法】仰卧.在腹中部,脐中旁开4寸处选穴(见图).
【作用与功效】健脾理气,调肠通腑.
【主治】脐腹胀痛、泄泻、痢疾、便秘.
【治疗方法】直刺1~1.5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同侧腹部;平刺2~2.5寸,透神阙穴,治肠道寄生虫症.可灸艾炷灸5~7壮;艾条灸或温针灸10~20分钟.
【配伍应用】肠腑疾患配天枢、大肠俞、上巨虚穴.
【注意事项】艾灸大横穴,与腹穴相同,要避免刺中内脏.为此,艾灸时应视腹壁之厚薄,掌握进针深度,勿刺透壁腹膜.
【临床应用】肠麻痹、肠寄生虫病、癔症.